我的偶像查理·芒格,曾经说过: 我能有今天,靠的就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。 为什么很多人平常也很努力,看起来整天忙忙碌碌,但最后一事无成? 原因就在于,他们不明白什么机会能成就自己,而且既没有耐心也没有定力,所以任何机会都不想放过,把资源浪费在了无关紧要的机会上。 美国的传奇棒球手——泰德·威廉姆斯,是过去 70 多年来,美国棒球史上,唯一一个单赛季打出 400 多次安打的棒球运动员。 他在《击球的科学》中,阐述了自己的击球技巧: 他把击打区划分为 77 个格子,他在其中划分出了,最有可能打出「安打」的格子。只有当棒球落在这些「最佳格子」里时,他才会挥棒,即使他有可能因此三振出局。 如果他对所有的机会都出手,那么他的成功率就会显著降低,但打出坏球的机率却会显著提高。 这背后的逻辑,很简单但很难做到,需要你有极其明确的目标,以及铁一般的纪律,耐心地对所有的小机会果断说不。 真正让你优于常人的,不是频繁出手争取小机会,而是耐心、慎重的对待重大机会。 普通人的策略是,频繁的对小机会出手,但对真正重要的事情却无动于衷,看起来很勤快,但是收益不大。 这让我想起了政治学上的「帕金森鸡毛蒜皮定律」。 1957 年,知名政治学家帕金森提出:「人们花费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,和事情的重要性成反比」。 比如: 人们可能会只用 3 分钟,就决定建造一座核反应堆,但却会用 45 分钟争辩,应不应该修建自行车棚; 人们在用10 年的积蓄投资股票时,可能也就考虑小半天,但却会花 1 个月纠结,应不应该买一件 2000 块的衣服。 大量的小机会,耗费了你太多的时间精力,但这些小机会从来都不重要,你应该慎重对待的是大机会。 高手的策略应该是,先明确什么样的机会是自己真正想要的,再通过收集大量的信息,做出几个大的重量级决策。 这就是金融大鳄索罗斯说的:重要的不是做出正确判断的频度,而是做出正确判断的量级。